荀子说:宣泄愤怒的情绪,虽然心情畅快了,但却会惹祸上身。
为求一时痛快、而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,是利用他人的容忍来实现自己的快感。
看似是情绪的宣泄,但这不仅伤害了那些容忍自己的人,也让自己的自控力越来越薄弱,行为越来越容易受情绪左右。放纵愤怒,轻则口角惹事,重则激情犯罪。
但愤怒,不能放纵,也不能放弃。
真正的愤怒,源于他人对自己底线和原则的侵犯。倘若压制情绪,一味地容忍,不仅更容易遭受不公平待遇,而且长期以来,容易压抑成疾,丧失共情能力。
选择恰当的表达情绪的方式,是提高情商的重要一课。
察察而残者,忮也。
荀子说:看得太清的人,有时会伤害到别人,也会伤害自己。
明察秋毫,能洞察他人身上的优劣善恶,固然无可厚非。恰当地指出不足之处,让人心悦诚服,可谓是“诤友”。
但斤斤计较、一味苛责他人,便只是把挑毛病的愉悦感建立在他人自尊心受损的基础上。
俗话说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。刻薄之人,又有谁愿意与之交友呢?
朋友如此,家庭更应如此。
父子之间不责善,夫妻之间少是非。良好的关系,需要爱来浇灌,需要彼此之间的善意来呵护。
是非对错,有时并不那么重要。难得糊涂,让人与人之间多些温暖、多些舒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