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六祖坛经》有言:“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须参禅,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,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”
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着烦恼、压力和苦闷,这六句话其实就是参悟了人生境界的真实体现,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修行,渐渐看清生命本相。
心平何劳持戒
这里的“平”,就是说人没有贪瞋痴。苏东坡本人对于佛法有很深的造诣。一天,苏轼诗兴大发,做了一首禅诗:
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。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。
这诗的大致意思就是,参拜上天佛陀,佛陀慈悲的光芒普照大千世界。世间的或赞或讥,或顺或苦,佛陀都不为之所动,只是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。
苏轼自己反复吟诵,觉得自己的境界已然很高了,能跟佛陀一样,达到了心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境界。然后就差人把诗好友佛印看看。
佛印看后,提笔在诗上批了两个字:“放屁!”就叫人送还回去。
苏东坡满心期待地打开自己的大作,却发现只有“放屁”二字,顿时火冒三丈,决定亲自去跟佛印评理。
于是乘船过江,直接到了佛印的房间,只看见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:
“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”。
苏轼看见此句,才恍然大悟。正所谓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”,当真正遇到事情了,才知道自己竟与常人无异。
我们之所以要持戒,就是因为有贪瞋痴。但是心平如镜,心中没有波澜惊扰,不被妄念左右,就是心中无垢,辛辛苦苦持戒律也就变得不再重要了。唯有心平,方能八风不动、修得一清静之心,获得无上的智慧。
但要注意的是,“何劳持戒”,并不是说不需要持戒了,而是内心平和清净,这样才不会犯任何戒律。